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,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
世间最难触及的,莫过于权力,尤其是在变幻莫测的政坛高层。即便仅是远观,暗自觊觎,亦可能招致自己与家族的毁灭之祸。
十年前,朝鲜的“摄政王”张成泽,堪称一个栩栩如生、真实至极的典型个案。
张成泽头顶聚集了过多的“光环”,包括亲密无间的外戚身份、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形象以及大权在握的摄政者角色。这些荣誉与尊贵,一方面为他带来了无尽的荣耀与财富,另一方面,却也悄然埋下了日后覆灭的隐患。
楼塌人亡的惨剧
如同突如其来的巨变般,结局亦如疾风卷走残云,紧迫而刻不容缓,仿佛急切地要彰显至高无上的正义与威力无边的手腕。
朝鲜虽被誉为神秘之地,对外交流的开放度相对有限,检查遍布、盘问频仍,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朝鲜全然处于封闭的状态。
张成泽,生前身为朝鲜的二号人物,其形象亦频繁亮相于朝鲜的官方媒体之中。
张成泽的最后一次现身,是在一场体育盛事之中,具体发生在2013年11月6日,地点选在平壤的体育馆,那里正在进行一场国际篮球友谊赛。
本次对决的两支队伍分别为朝鲜体育大学校队以及远道而来的日本“体育和平交流协会”篮球队。
赛事在朝鲜的压倒性胜利中圆满落幕,国家体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长张成泽喜形于色,他与率领团队的“体育和平交流协会”理事长、日本国会参议员猪木宽至热情握手,共庆胜利。
细思之下,苗头不对。
张成泽虽负责体育事务,但实则无需亲自莅临现场。此外,鉴于日本与朝鲜之间的紧张关系,新闻中频繁出现朝鲜进行导弹试射、日本表达抗议的报道。
安排张成泽与日本左翼人士的会面,实则更多地体现了朝鲜核心层的一番表面文章。
据此分析,潜藏于水面之下的可能性极大,张成泽在朝鲜国内的地位可能已经逐渐被边缘化。
此推断非凭空臆测,有外籍观察者基于对张成泽在2013年5月至11月半年间,于朝鲜官方媒体《中央电视台》仅现身三次的观察,便作出判断,预测其可能面临重大危机。
这位外籍观察者身份特殊,他正是来自我国南方邻国韩国国家情报机构的成员。正如俗语所说,最熟悉你的往往是你的对手。
果然不出所料,韩国情报院的分析令人信服,其预测迅速得到了事实的印证。
2013年12月8日,靴子终于落地。在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,中央委员们纷纷竞相发言,竭尽所能地口诛笔伐张成泽,唯恐因立场不妥而引火烧身。
会议结束后,“张成泽及其同伙”被正式宣称为朝鲜的首要敌对势力。值得关注的是,此次会议的主持者正是张成泽的侄儿——金正恩。
翌日,朝鲜中央电视台发布了公告,更是罕见地播出了张成泽在会议现场被直接抬离场面的画面。
张成泽依旧以黑边眼镜映衬其脸庞,但他的着装已不再是传统的黑色西装或是庄严的大将军袍,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朴素的正日装。
张成泽在画面中的神色显得异常冷漠,仿佛对自身的命运毫无预兆,又仿佛未曾料想到变故竟如此迅速降临。
失去光泽的发丝,未经发胶定型与染色,已然如片片雪花般白皙,使得他整个人显得苍老了许多。夹在两位朝鲜人民军军官之间,昔日的“摄政王”,那曾一度叱咤风云、精力充沛的形象,此刻显得瘦削而颓废。周围的党内同仁,不少人的神经紧绷,大多蜷缩着身躯,不敢发出任何轻微的声响。
自张成泽被捕起,审判流程之快令人措手不及,几乎不留丝毫思考的余地。
12月13日,朝鲜中央通讯社对张成泽予以“天下首恶,万世逆贼”的严厉指责,并正式公布了他的死刑判决。
“在朝鲜这片天下,胆敢不服从金正恩同志的绝对领导,挑战元帅的绝对权威,让白头血统和个人相对峙,这样的人我们军队和人民是绝对不会容忍其存在的。”
朝中社报道末尾补充道:无论其身份如何,无论其藏身何地,我们必将其尽数擒获,使其面对历史之严酷审判,对其毫不手软,予以惩治。
紧接着,朝鲜媒体对张成泽这一反面角色的批判声浪迅速席卷而来,其中,《劳动新闻》更是不惜以整整四个版面篇幅,详细刊载了朝鲜民众对此事件的看法。
一位火力发电企业管理者表示:“急切地想要将张成泽及其同伙捉拿归案,并将他们投入那熊熊燃烧的火炉之中。”
张成泽其人
据朝鲜媒体报道,张成泽所犯之罪中,最为恶劣者莫过于企图颠覆国家政权。
指责他为当代宗派首领,长期纠合不法之徒。
尽管许多人对此仍感困惑,张成泽的身份在朝鲜国内非同小可。据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教授朱峰的评价,“在朝鲜,张成泽绝非泛泛之辈,他堪称为金正日的亲信与托孤重臣”。
张成泽,1946年诞生于朝鲜江原道内川郡的一个平凡家庭。
自幼年起,张成泽便尝尽了生活的艰辛。他一降临人世,便遭遇了战火的洗礼,生活如同悬在一线,时而匮乏,时而匮乏,每日过得提心吊胆,朝不保夕。
历经战争的磨难,得益于苏联的慷慨援助,朝鲜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提升。张成泽亦不负众望,成功考取了朝鲜的金日成综合大学政治经济学系。
步入大学殿堂,为张成泽的人生划下了深刻的转折,亦是他踏入朝鲜政坛的崭新起点。
张成泽年轻时期,容貌出众,且琴艺精湛,风琴演奏得尤为出色,因而成为了大学校园里无数青春少女梦寐以求的“白马王子”。
张成泽身上独有的气质,深深吸引了与她同窗于一所大学的金敬姬。
金敬姬,身为金日成的爱女,金正日的嫡亲胞妹,当之无愧地被誉为“长公主”。然而,她的心却倾注于一位非出身于功勋家族的张成泽,这一选择令金日成深感不悦。
爱情的魔力往往使人迷失,但金敬姬并未因父亲的反对而打算放弃这段真挚的情感。
另一方面,张成泽施展了全部的才智,凭借着其机敏灵活的处世之道,首先赢得了金正日这位大舅哥的信赖,随后逐步融入了金家的圈子。
随着金日成逐渐了解到儿子和女儿都为张成泽辩护,他的态度也逐步转变,最终接纳了张成泽。
再者,张成泽,这位政治新手,并无背后强大的利益集团支撑,唯有寄身于金家。对金日成来说,这无疑是百利而无一害。
1972年,张成泽正值26岁盛年,历经重重磨难,终与金敬姬喜结连理,成为一对恩爱夫妻。
这场一度引发轰动的婚姻,为张成泽开启了通往朝鲜权力巅峰的大门。
在那之后的十年间,张成泽始终隐于幕后,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上级交付的各项任务。
历经十年砺炼,自1982年起,张成泽便开始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。起初,他担任青少年事业部副部长一职,后逐步晋升至部长之位。
此岗位表面看似地位不显,实则亦然,却无疑是人才汇聚与培育的重地。一句话,张成泽正是那些门生故吏所推崇的天下英才之领袖。
2009年,张成泽步入政治生涯的又一重要阶段,荣任朝鲜国防委员会的委员一职。
鉴于朝鲜推行“先军政治”,军人地位显赫,堪称国家职业之冠,位居职业阶梯的顶峰。因此,张成泽担任国防委员一职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一年之后,张成泽迅速攀升,荣任委员会的副委员长之职,其地位已然升至“位居人上,独步青云”之境。
自踏入政坛起,张成泽仅用了28年的时间便攀上了权力的巅峰。
在此期间,金正日给予了大力支持,其中张成泽便多次应金日成和金正日之命,肩负重任出使韩国、中国等关键国家。
外界对他的评价普遍颇高,赞誉为八面威风的“万花筒”。
此外,张成泽在九十年代曾担任朝鲜“深化组”的领导职务。
“深化组”曾是金正日用以钳制异见的一种手段,然而面对外界日益增强的施压,该组织不得不被撤销。其三名领导人中,一人遭处决,另一人被监禁,唯有张成泽得以逃脱此劫。
一窥端倪,便不难察觉张成泽乃金正日之得力心腹。
固然,这并不意味着张成泽的整个职业生涯一帆风顺。
2004年,张成泽突然被调任至党校担任负责人,缘由不明。这一变动,对于正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他来说,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闲置。
传闻纷扰,竟言及张成泽沉溺于声色犬马,日夜畅饮欢歌,金正日意图借此对他进行一番警示。
众所周知,张成泽的失势不过是权宜之计,金正日终将再次起用他。
正如外界所预料,2006年11月28日的夜晚,张成泽在一场由朝鲜最高权力机构——国防委员会举办的晚宴上意外亮相,此举也正式标志着他的归来。
在本轮归来之际,张成泽先生首任的职位为首都建设部副部长,负责经济领域的工作。
张成泽不遗余力地培植亲信,扶持部下,力主与美方展开无核化对话,以期换取制裁的解除。其行径之过分更甚者,他还试图通过经济途径巩固自身权势,企图掌握国家外汇资源。
2011年12月15日,金正日不幸离世,张成泽身为“扶灵七元老”之列,同时执掌护卫总局的大权。
该机构直接握有最高决策者的生死命运,张成泽亦被外界广泛视为地位仅次于首脑的“二号人物”。
然而,君臣各有所属,一代帝王对应一代贤臣。张成泽忘却了自身的定位,自诩为“次选”,却不可觊觎“首选”之位,终致其晚节不保。
在朝鲜民主化研究委员会成员金荣恒眼中,张成泽所扮演的“摄政”角色显得尤为危险。
他逐步触及最高权力者的底线,企图借助经济开发区的力量来变革朝鲜的政治格局。在众多关键职位上,他暗中安插了自己的亲信,迫使最高权力者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,将其一一铲除。
2013年11月下旬,张成泽的得力助手接连遭受极刑,先是行政部的一把手李成龙,紧随其后的是另一位副部长张秀吉。
除此之外,全永镇,张成泽的姐夫,同样在古巴担任大使,亦已被召回。同样地,张龙铁,张成泽的侄子,此前在马来西亚履任大使,亦已接获召回令。
楼头风声先兆山雨将至,我深知张成泽心中对自身命运的认知已然明晰。
12月7日,张成泽陪同领导视察的画面意外消失。翌日,张成泽突然失势,其党羽亦随之销声匿迹。
结语:
然而,众多人推测,张成泽不至于连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,毕竟他与姑父之间存在着深厚的亲情纽带。
现实当头一棒,令人措手不及。有人推测,张成泽私德败坏,其妻子与他早已情断义绝,夫妻之情尽失,这才使得最高决策者不顾姑母的情感,毅然对其执行了死刑。
参考资料
《朝鲜“摄政王”张成泽之死》 决策和信息 2014年第一期
《张成泽的故事》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第47期
《世界舆论惊讶,朝鲜处死张成泽》 情报要览
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配资炒股软件,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