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前言】
1958年7月的某一天,陈士榘将军突然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,电话里让他赶紧去见毛主席一趟。
陈士榘不顾天气炎热,坐着车就直接往中南海赶去。
抵达目的地时,除了毛主席,像周总理、彭大将军等好多中央的大领导也都到了。毛主席跟陈士榘讲,有点事儿想跟你谈谈。
陈士榘听完整个事情,沉默了一会儿,没有马上说话。
这个任务交给了工程兵来完成,司令员陈士榘心里有着自己的想法。
【毛主席点将“二陈”】
1950年3月份,聂代总长跟毛主席提议,说说关于工程兵司令部还有谁来当头儿的事儿。
因为国际情况挺紧急,所以在那年12月,朱老总给周副主席写了封信,提到三野那边派来了李迎希,让他当工兵的副司令员,希望赶紧把工兵司令部组建起来。
12月25号,在北京的一条小巷子里,有个由二十多号人组成的工兵领导小组开始准备成立了。
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,相关的负责人也一个个到位了。
然而,转眼间快两年了,工兵司令部那边司令员和政委的位子还一直空着,说起来,这可真有点儿不对劲儿。
1952年夏天刚开始的时候,毛主席找军事学院的刘伯承院长聊了聊,说现在工兵司令员的位子还空着呢,没找到合适的人。咱们学院不是有个“二陈”嘛,能不能从里面挑一个出来干这个?
其中有一个姓“陈”的人,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陈士榘。
接着,刘伯承引用了毛主席的一句话,想问问陈士榘是怎么看的。
那时候,中央军委想让陈士榘去担任军事建筑部的头儿。这让陈士榘有点为难。不过,他当时就说,去干工程兵的活儿也行。
接着,中央军委发出了两项任命,让陈士榘担起了两个新头衔:一个是军委的工程兵头头,另一个则是军委管军事建筑的部长。
九月份的时候,陈士榘开始正式担任工兵部队的领头人。就在这个时候,军委也安排黄志勇过来做了副政治委员(后来还当了政治委员)。
因为陈士榘同时管着两个部门,而且军事建筑部和工兵司令部都是直接归军委管的,一起负责建国防工程。所以,后来经过聂代总长的同意,建筑部就被合并到工兵司令部里了。
原来的华北军区空军副头头徐德操,换了岗位成了副部长。等两个单位合到一块儿后,徐德操又担任了工兵副司令员,还兼着参谋长。
1953年9月份,陈士榘拉上李迎希和黄志勇,一块儿给彭老总打了个报告。他们建议把28个工兵团,按照干的活儿不同,分成“管搭桥过河的”、“搞土木工程的”和“负责盖房子的”三类。
彭老总浏览完报告,立马点了头说“可以”,接着又加了一句,“麻烦主席再瞧瞧给个意见。”
毛主席瞧了一眼,很快就回复说:“就这么办。”
这个办法用起来后,工兵部队的组织和任务分得更合理了。而且啊,这种做法一直保持到现在。
聊到工程兵给国家做的贡献,陈士榘滔滔不绝地说开了。
从1958年4月开始,工程兵部队就接手建设了咱们国家的导弹和原子弹试验场;到了1960年,他们又去建沿海边防的指挥保护设施;1964年以后,他们还负责了“北方防线工程”,并且帮忙越南和老挝建防御工事和公路。
听说,在工程兵最辉煌的那段日子里,他们的总人数超过了54万人。
【毛主席找陈士榘谈话】
1958年的时候,毛主席喊陈士榘过去聊了聊。周总理先说了说情况,然后铁道部的吕正操部长就问,郑州那边黄河上的铁路被大水给冲没了,工程兵能不能赶紧搭个临时的浮桥过去呢?
对于这个问题,陈士榘没有立马给出答复。
说白了,就是在洪水猛涨的时候建浮桥,可比黄河水小的时候建难多了。
由于还没动手尝试过,陈士榘心里感觉不太有底。
早些时候,工程兵在济南洛河上搭建过一座临时桥,吕正操因为了解这个情况,所以请陈先生出手相助。
不过洪峰来势汹汹,陈士榘琢磨了半天,还是把实际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在场的中央领导。
但是,上面已经发了话,当时管国防的副部长陈赓,更加直白地强调了把这事儿办好的重要性。
他讲,黄河上的铁桥被冲毁了,这让南北的交通要道断了。这对咱们国家来说,影响可大了去了。要是能修好,那就能好好展示下咱们军队的能耐;要是修不好,就当是一次大训练,锻炼锻炼队伍也挺好。
毛主席听完这话,大手一挥,爽快地说:“行,那就搭起来吧!”
没过几天,这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就动手干起来了。
就像预料的那样,由于设备是从苏联引进的,跟咱们黄河的汛期情况不匹配。尽管派出了大批的战士,连续奋战了六天六夜,但第一次尝试架桥还是没能成功。
后来,经过大家的多次努力和改进,第二次搭桥终于顺利完成了。
后来,陈士榘将军建议要赶紧加强科研团队的力量,把那些旧设备早点换成新的。
到了1964年,咱们国家自己生产的东西占了八成,这些新产品不光样式新、质量棒,还做到了部分自己搭配使用。
反正,现在工程兵的技术装备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好时候。
1964年,大家伙儿一起参与的练兵大比拼里,工程兵们带着他们的新装备训练,闪亮登场在了比赛现场。
看完工程兵们展示的空中投掷手榴弹、水雷等12个酷炫技能后,朱老总赞叹说:“工程兵真是进步神速,居然能搞空降作战,这在以前,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,可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。”
在1969年珍宝岛的那场战斗里,还有1972年全军举行的反坦克展示活动上,工程兵搞出来的多种新装备,都得到了军委大佬们的好评。
陈士榘是工程兵的头儿,他不仅要管训练和装备,还得盯着大家的学习不放。
陈士榘对学校的建设工作非常上心。
到了1964年,工程兵学校里的各种技术专家和老师加起来超过了3万人。而且,这些学校还帮助亚洲、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,培养了很多工程兵指挥官和技术军官。
挺可惜的,在那个特别时期,工程兵的学校被毁了。不过还好,多亏了陈士榘出的主意,用工程兵党委的名义,努力留下了一批顶尖的教学和科研高手。
说实在的,工程兵们在国家建设中可是立下了大功。在长达23年的时间里,作为工程兵的头号负责人,陈士榘也是倾尽心力,贡献颇多。
#百家说史# #6月发文冲刺# 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正规配资公司官网,配资炒股软件,实盘股票杠杆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